越野滑雪

运动员只能使用滑雪板与雪杖在赛道上依照方向进行移动,并使用规定的技巧。以时间最短者或是最先到达终点者获胜。

场地

编辑

在卓宁霍姆宫英式花园中的滑雪轨道(2013)

场地由体育馆、开始区、赛道、更换区、接力区、结束区等组成。

开始区的定义为起点线后的50公尺。开始区必须被划分成数条赛道,并有以雪车压出的“轨道”,轨道间间隔必须在1.2公尺以上,深度2-5公分,同一轨道的两条轨道痕迹宽度需在17-30公分间。

当比赛项目必须或允许更换滑雪板时会设有更换区。更换区有数个小区(Pit boxes),以选手背号作为区分,在选手自己的小区内放有另一对滑雪板给选手更换。选手进入更换区更换完后再回到赛道的距离必须要比直接滑行赛道不经过更换区的距离为长。小区的长度约为2-2.5公尺,宽度1.2-1.5公尺。更换区的入口至少4公尺宽,出口至少6公尺宽。其中滑雪混合两项赛只允许更换一次,30公里以下的项目允许更换三次,超过30公里的则允许五次。

在团队项目中设有接力区,接力区必须在体育馆之内。

结束区的定义为终点线前的50-100公尺。结束区必须被划分成数条赛道且可明确区分。在终点线后的10-15公尺设有一条控制线(Control line),选手在通过控制线前不可脱下滑雪板。

赛道的组成必须有:

三分之一的上坡路段,上坡斜度必须在9-18%之间(1:11-1:5.5),垂直高度差必须在10公尺以上。此外还需有部分的短距离上坡斜度在18%以上。

三分之一的波动式路段(上下坡、左右转弯),运用当地地形的短上下坡路段,垂直高度差必须在1-9公尺间。

三分之一的有变化下坡路段,必须要使用各种下坡技术。

此外传统式滑雪的赛道中亦有轨道。

赛道的详细规定

HD(Height difference):全赛道中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垂直高度差。

MC(Maximum climb):赛道中最大上坡路段的垂直高度差。最大上坡路段中可以包含不超过200公尺的最大上坡路段与不超过10公尺的下坡路段。

TC(Total climb):全赛道中各上坡路段的垂直高度差的总和。

场地的最高海拔高度不得超过1800公尺。

赛道长度(公里)

HD(公尺)

MC(公尺)

TC(公尺)

自由式冲刺赛

最大50

0-30

0-60

传统式冲刺赛

最大50

10-30

20-60

2.5

最大50

30-50

75-105

3.3

最大65

30-65

100-135

3.75

最大80

30-80

100-150

5

最大100

30-80

150-210

7.5

最大125

30-80

200-315

8.3

最大125

30-80

210-350

10

最大125

30-80

250-420

15

最大150

30-80

400-630

15以上

最大150

30-80

场地的赛道分类

不同赛道类型的赛道宽度:

赛道类型

爬坡路段

波状路段

下坡路段

A

3公尺

3公尺

3公尺

B

4公尺

4公尺

4公尺

C

6公尺

6公尺

6公尺

D

9公尺

7.5公尺

6公尺

E

12公尺

9公尺

9公尺

滑雪技巧

编辑

滑雪技巧分为传统式与自由式两种,由于两种的速度与消耗体力不同(一般而言自由式速度较快),在各比赛项目中皆会规定其使用的滑雪技巧方式。

传统式(Classic)

编辑

传统式滑雪只限定选手使用下列技巧:

交替滑行(Diagonal techniques):类似在雪上跑步的动作。

双杖推撑滑行(Double poling techniques):以双杖撑地往前推行。

无蹬冰的八字踏步(Herringbone techniques without a gliding phase):双脚略呈外八的走路。

滑降(Downhill techniques):下坡时使用的技术。

转弯技术(Turning techniques):转弯时使用的技术,包含为了改变方向而做的踏步与以杖撑地推行,但在有轨道的地区以杖撑地推行不被允许,就算选手不在轨道内滑行也适用。

自由式(Free)

编辑

自由式滑雪允许任何的滑雪方式。一般来说与传统式最大的差异在于自由式允许蹬冰技术,如:

八字踏步(Offset)

单蹬冰双杖推撑滑行(One skate double poling)

双蹬冰双杖推撑滑行(Two skate double poling)

在装备上也略有差异,自由式的滑雪靴较硬,用来支撑运动员的脚踝;传统式的滑雪杖长度约到运动员的腋下,但自由式的滑雪杖可长到运动员的肩膀或下巴。[1]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