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过度疲劳的处理方法

运动员过度训练是训练后疲劳连续积累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又称过度疲劳。当大运动量训练安排不当,训练后疲劳得不到恢复又进行大负荷训练时,或运动负荷过大,超过机体的承受限度,而没有及时发觉并调整负荷,仍一味从事训练等,都可导致因连续疲劳积压而出现过度疲劳。

依据疲劳的不同表现形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1)早期征象及其处理

早期过度疲劳,通常表现出不愿意参加训练、睡眠不好、食欲减退、头昏无力、运动能力下降、全身懒惰等等,少数人也有心情烦躁、容易激动等不良心理现象。

对于这一时期的过度疲劳征象,应注意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减小运动负荷,变换训练内容及方式,比如安排些轻负荷、有趣的活动,同时提醒多休息,增加睡眠。一般来说,早期过度疲劳,只要能及时觉察并同时调整练习,几天就可复原。

(2)后期征象及处理

展开全文

倘若早期征象未发觉或没有采取措施及时处理,过度疲劳就会进一步发展,此时,不仅会出现失眠、头痛、活动时易疲乏和出虚汗、体重持续下降、能力急剧下降等,同时还可能出现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失调现象。比如在心血管呼吸系统上,可能会产生心悸、脉搏加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或降低、心律不齐、有杂音、呼吸频率加快、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下降等等;在消化、泌尿系统上,可能出现肠胃紊乱(腹痛、腹泻),尿液有蛋白、红细胞等;在中枢神经系统,可能表现出反应时明显延长、萎靡不振等。

当过度疲劳呈上述现象时,应视轻重做出完全停训或适当活动的处理;与此同时,调整生活制度,采取各种积极恢复措施,诸如按摩、温水浴、桑拿浴等,并加强营养、增加睡眠。必要时,还应在全面了解病情的基础上,采取药物治疗。运动实践经验认为,如果处理得当,轻者2~3周可好,较重者约需要2~3月,严重者有时需半年以上。过度疲劳恢复后,由于体能较差,更细注意逐步地加大运动量。

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摘录于黄鹏《运动体能实训指导》

(本期编辑:冯枭慧)

“运动助健康”每天为大家提供科学训练、科学健身等科普知识或本地体育科研、赛事活动信息。欢迎关注、留言互动。同意转载,但请明确说明出处。----南通市体育科学研究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