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某边防团阿黑吐拜克边防连战士李宗昌

说话轻声细语,相貌白晳清秀,初见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阿黑吐拜克边防连的“李少侠”,很难将他和一名军营里的武术高手联系到一起。“李少侠”名叫李宗昌,出生在传统武术发源地之一的广东湛江,自幼对南拳、咏春、蔡李佛等拳术耳濡目染,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到湛江当地“咏春馆”报名习武,想着有朝一日能一展自己的“侠客”风采。

热血少年携“武”从军

2013年初,电影《一代宗师》在国内上映,掀起了青少年群体的习武风潮,跟随师兄弟在市内各大院校巡回表演的李宗昌,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直有着习武报国想法的李宗昌,保留了大学学籍,毅然报名参军,来到西北边关军营。 有着武术基础的李宗昌入伍后表现出色,体能训练课目对他来说游刃有余,身高1.7米,垂直起跳能达到1米,原地起跳摸高3米有余,第一次新兵考核,他就以11秒02的成绩打破团队百米纪录,这样的成绩让他瞬间成为各连队争抢的“香饽饽”。 被分配到阿黑吐拜克边防连后,连长田德东交给他一个任务,担任官兵的武术教官。李宗昌欣然接受,他拟订了详细的训练计划表,穿插在早操、体能训练期间进行,包括系统的搏击理论、协调力量练习、拳法基本技术、肘膝技术、腿法技术、摔法技术、地面搏击技术等等。

训武结合淬梦边关

枯燥的武术训练不久便引来了战友的质疑:“冷兵器时代打仗全靠近身搏斗,如今科技武器这么进步,练武术能有多大用处?” “武术和举重、单杠一样,并不要求你成为专业的举重选手或者体操队员,而是作为一种提升能力的训练手段而存在。”李宗昌心里像明镜一样清楚,他向官兵介绍,泰国、韩国把泰拳与跆拳道作为部队训练内容;意大利和中东一些国家从中国聘请武术高手作为军队擒拿格斗教官,外军的军事训练武术格斗都占有一定地位,我们怎么能轻视呢? 除了坚持向官兵传授自己熟练的咏春和百家拳,李宗昌还反复编排武术内容,为了让战友们更加喜欢武术,他把一些难度较大的招数省略化,演变成一套“拳术操”,并将之融入军事训练当中,从而提升官兵的兴趣。

习武助力训练热潮

由于自身素质过硬,李宗昌在去年被选训为新兵班长,在带兵期间,他对将传统武术融入军事训练有了更多的想法。新兵华继标入伍时体能偏弱,身体协调性也不是很好,在投弹训练时始终掌握不了动作要领。李宗昌发现他小臂力量不够,并且蹬腿送髋不快,便有针对性地陪他练习武术中的“卧虎撑”和“捎鞭腿”,成功帮他达到了合格线。战友陈瑾百米考核成绩不理想,李宗昌便和他一起练习扎马步,从五分钟到十分钟,再到半个小时,通过一周的训练,补齐了小陈的短板弱项。 “帮助战友提高训练成绩,李班长既热心又严厉。”刚从上级军事比武取得名次的陈瑾对李宗昌十分感激,他告诉笔者,“李少侠”很有“侠客”之风。去年,在他的建议下,团里邀请武术名家来团教授刀术、棍术,他也是教练组的一员,期间还带病任教,直到教学结束。 在军营摸爬滚打了四年,“李少侠”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身军装,正是他的追求和坚持,在边关军营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武旋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