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征服了山峰,而是山峰接纳了我。”
由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联络组与喜马拉雅城市文化联合出品的音频节目《攀登者之歌》于近期在喜马拉雅APP上线。为呈现最佳节目效果,喜马拉雅城市文化制作团队跨越千里到达西藏,实地采访边巴扎西、普布顿珠、阿旺罗布、扎西次仁、扎西平措这五位登山人,为大家带来真实、动人、充满力量的登山故事。
在本节目中,五位登山人讲述了自己与登山的不解情缘,其中既有九死一生的惊险体验,也有初登珠峰的激动与喜悦,在16期节目中诠释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攀登者精神。西藏登山人接续奋斗,不畏艰险,一代代攀登者不断向上,为世界登山运动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珠峰之上,惊险与惊喜并存
作为世界最高峰,珠峰上复杂多变的气候、持续的低温环境和陡峭的山体都是登山者们需要面对的危险。扎西次仁曾在珠峰上遭遇地震,与死神擦肩而过。边巴扎西曾在珠峰上遇见雪崩危机,历经艰险后死里逃生。扎西平措十六次登顶珠峰,多次遭遇险情,永远地失去了两根脚趾……
左:边巴扎西正在讲述遭遇雪崩的经历
右:扎西次仁讲述在珠峰北坳的经历
惊险之外,登山过程中也充满着惊喜。扎西平措表示,第一次登顶珠峰后的兴奋与开心的情绪,至今他都不能忘记。阿旺罗布则表示,作为北京奥运火炬在珠峰传递活动中的高山摄像,以及2005年珠峰高度重测时的参与者,“祖国至上”的理念始终贯穿在他的登山生涯当中,他始终为自己作为登山队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现场照片
登山人眼中的登山精神
在任何一个登山人口中,都不会听到“征服”这样的词汇,在他们心中,每一座雪山都值得敬畏。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珠峰之上充满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变幻莫测。作为登山者,登顶珠峰不是终点,平安回家才是。
左:阿旺罗布正在讲述自己心中的攀登者精神
右:普布顿珠在讲述自己心中的攀登者精神
扎西平措为下一代登山人寄语
阿旺罗布在节目中说到,作为一名登山运动员,不管你多么强壮,多么优秀,都需要敬畏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不是人类征服了山峰,而是山峰接纳了人类。每次登山成功之后,回到山峰脚下的时候,都要感谢这座山接纳了你,这才是一名登山人应有的态度。
「攀登者之歌」中的“小知识”
登山中的“修路”是什么意思?夏尔巴人到底是哪里人?登山协作具体做哪些事?
珠峰登顶必经的三大难关在哪里?在《攀登者之歌》专辑中,不仅有励志的登山故事,还特别设置了“攀登者词典”板块,让大家可以了解更多关于登山的专业知识。
左:阿旺罗布所使用过的高山靴
右:一名登山向导的成长之路
攀登者词典
修路:“修路”指的是登山中的先遣者会提前沿着路线攀登,然后在山体上借助岩钉、冰锥、雪锥等工具固定保护登山者的安全绳索,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后续登山者的安全。
——《阿旺罗布:边“修路”边登顶,踏上地球第三极》
登山协作:登山协作是大型登山活动中的幕后工程师。协作会运送登山物资、建设登山营地,协助向导做好各种安全保障和后勤服务。
——《普布顿珠:我是如何踏入登山行业,成为一名高级向导的》
夏尔巴人:藏语意为“来自东方的人”, 是一支散居在尼泊尔、中国、印度和不丹等国边境的喜玛拉雅山脉两侧的民族。在珠峰的周边,只有一支原住民,那就是夏尔巴人,他们是登山活动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扎西次仁:在珠峰地震中与死神“擦肩而过”》
▲点击上方图片收听
用声音讲述登山故事,传播攀登者精神。喜马拉雅城市文化将继续坚持发挥“文化+科技”优势,全媒体、全场景赋能城市文旅,让更多人感知不同城市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助力城市品牌出圈,挖掘和传播每一座城市的精神食粮。
原标题:《“不是我征服了山峰,而是山峰接纳了我。”》
阅读原文